001:
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
观物外之物,思身后之身。
宁受一时之寂寞,毋取万古之凄凉。
002:
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
003:
心事宜明 才华须韞
004:
出汙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
005:
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
006:
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
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,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。
007:
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
真味只是淡,至人只是常。
008:
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
009:
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
010:
快(得)意时须早回首,拂心处莫便放手。
011:-
012:
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
013:
路要让一步 味须減三分
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。
014:
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
015:
义侠交友 纯心做人
交友顽带三分侠气,做人要存一点素心。
016:
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
宠利毋居人前,德业毋落人后。
017:
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
处世让一步为高,待人宽一分是福。
018:-
019:
完名让人全身远害 归咎於己韜光养德
020:- 021:- 022:- 023:- 024:- 025:-
026:
事悟而痴除 性定而动正
027:-
028:
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
029:
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
030:
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
031:
富者应多施捨 智者宜不炫耀
032:
居安思危 处乱思治
033:-
034:
利欲未尽害心,意见乃害心之蟊贼;
声色未必障道,聪明乃障道之藩屏。
035:-
036:
对小人不悪 待君子有礼
037:
留些正气还天地, 遗个清名在乾坤。
038:
伏魔先伏自心 驭横先平此气
心伏,则群魔退听; 气平,则外横不侵。
039:
严出入,谨交遊。
040:
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
041:
不流於浓艳 不陷於枯寂,
042:-
043:
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
044:
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
045:-
046:
一有欣羡,便趋欲境;一有贪著,便堕危机。
047:
善人和气一团 悪人杀气腾腾
吉人,无非和气;凶人,浑是杀机。
048:
欲无禍於昭昭 勿得罪於冥冥
欲无得罪於昭昭,先无得罪於冥冥。
049:
多心招禍 少事为福
050:
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
处治世宜方,处乱世宜圆
待喜人宜宽,待悪人宜严
051:
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
052:- 053:- 054:-
055:
奢者富而不足,俭者贫而有余
056:
立业种德
057:- 058:- 059:-
060:
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
不思立好言,行好事,虽是在世百年,恰似未生一日。
061:-
062:
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
063:
谦虚受益 滿盈招损
宁居无不居有,宁处缺不处完
064:-
065:
心地须要光明 念头不可暗昧
心体光明,暗室中有青天;念头暗昧,白日下有厉鬼
066:
勿羨贵显 勿忧饥饿
人知名位为乐,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
人知饥寒为忧,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
067:
为悪而畏人知,悪中犹有善路;
为善而急人知,善处即是恶根
068:
逆来顺受,居安思危
069:
中和为福 偏激为災
燥性者火炽,遇物则焚;寡恩者冰清,逢物必杀;凝滞固执者,如死水腐木,生机巳绝。
070:
多喜养福 去杀远禍
养喜神,为召福之本;去杀机,为远祸之方
071:
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
宁默毋躁,宁拙毋巧。
072:
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
天地之气,暧则生,寒则杀。
唯和气热心之人,其福亦厚,其泽亦长。
073:
正义路广 欲情道狭
074:
一苦一乐相磨炼,其福始久;一疑一信相叁勘,其知始真。
075:
虚心明义理 实心卻物欲
076:
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
077:
憂劳兴囯 逸豫亡身
078:
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
079:
心公不昧 六贼无蹤
080:
勉励现前之业 图谋未来之功
图未就之功,不如保巳成之业;
悔既往之失,不如防将来之非。
081:
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
气象要高旷,而不可疏狂;
心思要缜密,而不可琐屑;
趣味要沖淡,而不可偏枯;
操守要严明,而不可激烈。
082:
风过而竹不畄声,雁去而潭不留影
事来而心始现,事去而心随空。
083:
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
清能有容,仁能善断;明不伤察,直不过矫。
084:-
085:
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
閒中不放过,忙处有受用;
静中不落空,动处有受用;
暗中不欺隱,明处有受用。
086:
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
转禍为福
087:
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
靜中,见心;閒中,识心;淡中,得心。
088:
动中靜是真静 苦中乐见真乐
089:
捨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
090;
厚德以积福 逸心以补劳 修道以解阨
091:-
092:
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
看人只看后半截
093:
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
094:
(问祖宗之德泽)当念其积累之难
(问子孙之福祉)要思其倾覆之易
095:
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
096:
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
097:
能徹见心性 则天下平稳
098:-
099:
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
100:-
101:
精诚所感 金石为开
102:- 103:-
104:
凡事当留余地 五分便无殃悔
爽口之味,烂肠腐骨; 快心之事,败身丧德。
105:
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
不责小人过,不发人阴私,不念人旧悪。
106:
持身不可轻 用心不可重
107:
人生无常 不可虚度
天地有万古,此身不再得;
人生只百年,此日最易过。
不可不知有生之乐,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。
108:-
109:
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
110:
市私恩,不如扶公议;
结新知,不如敦旧好;
立荣名,不如种隱德;
尚奇节,不如谨庸行。
111:-
112:
直躬不畏人忌 无悪不懼人毁
113:-
114:
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
115:-
116:
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
117:
居安,宜操一心以慮患;
处变,当坚百忍以图成。
118:-
119:
放下屠刀 People 立地成佛
120:
毋偏信自任 母自满嫉人
毋偏信而为奸所欺,毋自任而为气所使,
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,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。
121:
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
122:
对阴险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
遇沉沉不语之士,且莫输心;
见悻悻自好之人,应须防口。
123:
念头昏散处,要知提醒;
念头吃紧时,要知放下。
恐去昏昏之病,又来憧憧之忧。
124:
君子之心 雨过天晴
125:
有识有力 魔鬼无踪
识是照魔明珠,力是斩魔慧剑
126:
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
觉人之诈,不形於言;
受人之侮,不动於色。
127:
困苦穷乏 锻练身心
能受则身心交益,不受则身心交损。
128:
人乃天地之缩图 天地乃人之父母
吾身一小天地 天地一大父母
129:
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
130:
辨别是非 认识大礼
毋因群疑而阻独见,毋任己意而废人言,
毋私小惠而伤大礼,毋借公论以快私情。
131:- 132:- 133:- 134:-
135:
富贵多炎涼 骨肉多妬忌
136:
功过不容少混 恩仇不可过明
137:- 138:-
139:
应以德御才 勿恃才败德
有才无德,如家无主而奴用事
140:
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
141;
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
当与人同过,不当与人仝功;
可与人共患难,不可与人共安乐。
142:
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
143:
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
144:
须冷眼观物 勿轻动刚阳
145:
德隨量进,量由识长 。故欲厚其德,不可不弘其量;欲弘其量,不可不大其识。
146:-
147:
诸惡莫作 众善奉行
反己者,触事皆成药石;尤人者,动念即是戈矛。
148:
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
事业文章随身销毁,而精神万古如新;
功名富贵逐世转移,而气节千载一日。
149:
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
魚网之设,鸿则罹其中;螳螂之贪,雀又乘其后。
机里藏机,变外生变。
150:
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
作人无点真懇念头… 事事皆虚;
涉世无段圆活机趣… 处处有碍。
151:
云去而本觉之月现 麈拂而真如之镜明
心无可清,去其混之者,而清自现;
乐不必寻,去其苦之者,而乐自存。
152:
一念能动鬼神 一行克动天地
有一念犯鬼神之禁,一言而伤天地之和,一事而酿子孙之禍者,最宜切戒。
153:
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
事有急之不白者,宽之或自明,毋躁急以速其忿;
人有操之不从者,纵之或自化,毋操切以益其顽。
154:
不能养德 终归末节
155:
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
谢事当谢於正盛之时,居身宜居於独后之地。
156:
慎德於小事(至微之事) 施恩於无缘(不报之人)
157:
文华不如简素 谈今不如述古
谈今人失德过举,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。
158:
修身重德 事业之基
159:
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
160:
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
161:
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
162:
信人示己之诚 疑人显己之诈
信人者,人未必尽诚,己則独诚矣;
疑人者,人未必皆詐,己則先詐矣。
163:
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
念头宽厚的,如春风煦育,万物遭之而生;
念头忌刻的,如朔雪阴凝,万物遭之而死。
164:
善根暗长 惡损潜消
为善不见其益,如草里东瓜,自应暗长;
为悪不见其损,如庭前春雪,当必潜消。
165:
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
166:
君子以勤俭立德 小人以勤俭图利
167:
学贵有恆 道在悟真
168:
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
169:
为奇不为异 求清不求激
能脱俗便是奇… 不合汚便是清…
170:
恩宜自薄而厚 威须先严后宽
恩宜自淡而浓,先浓后淡者,人忘其惠;
威宜自严而宽,先宽后严者,人怨其酷。
171:
心虚意静 明心见性
心虚则性现,不息心而求见性,如拨波觅月;
意静则心清,不了意而求明心,如索镜增塵。
172:
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
原非奉我,我胡为喜?原非侮我,我胡为怒?
173:
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
为鼠常留饭,怜蛾不点灯。
174:
勿为欲情所繫 便与本体相合
心体便是天体,
一念之喜,景星庆云;
一念之怒,震雷暴雨;
一念之慈,和风甘露;
一念之严,烈日秋霜;
175:
无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
176:
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慮
议事者,身在事外,宜悉利害之情;
任事者,身居事中,当忘利害之慮。
177:
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
178:
浑然和气 处世珍宝
不近悪事,亦不立善名,只浑然和气,才是居身之珍。
179:
遇欺诈之人,以诚心感动之;
遇暴戾之人,以和气薰蒸之。
180:
和气致祥瑞 洁白留清名
一念慈祥,可以醞酿两间和气;
寸心洁白,可以昭垂百代清芬。
181:
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
182:
忍得住耐得过 则得自在之境
登山耐侧路,踏雪耐危桥。
倾险之人情,坎坷之世道,得一耐字撑过去。
183:
心体瑩然 不失本真
夸逞功业,炫耀文章,皆是靠外物做人。
心体瑩然,本来不失,即无寸功隻字,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。
184:
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
185:
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
不昧己心,不尽人情,不竭物力;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子孙造福。
186:
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
居官有二语: 唯公则生明,唯亷则生威。
居家有二语: 唯恕则情平,唯俭则用足。
187:
处富知贫 居安思危
处富贵之地,要知贫贱的痛痒;
处少壮之时,须念衰老的辛酸。
188:
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
持身不可太皎洁,…
与人不可太分明,一切善恶贤愚,要包容得。
189:
勿仇小人(小人自有对头)勿媚君子(君子原无私惠)
190:
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
191:
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
192:
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
宁为小人所忌毁,母为小人所媚悦;
宁为君子所责备,母为君子所包容。
193:
好利者害显而浅 好名者害隱而深
194:
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
恩虽深不报,怨则浅亦报之;
恶虽隱不疑,善则显亦疑之。宜切戒之。
195:
讒言如云蔽日(不久自明) 甘言如风侵肌(不觉其损)
196:-
197:
虚圆立业 偾事失机
建功立业者,多虚圆之士;偾事失机者,必执拗之人。
198:
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
处世不宜与俗同,亦不宜与俗异;
作事不宜令人厌,亦不宜令人喜。
199:
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
日既暮,歲将晚,末路晚年,君子更宜精神百倍。
200:
藏才隱智 任重道远
鹰立如睡,虎行似病,正是牠攫人噬人手段处。
君子要聪明不露,才华不逞,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。
201:
过俭者吝嗇 过让者卑曲
202:
喜忧安危 勿介於心
毋忧拂意,毋喜快心,毋恃久安,毋惮初难。
203:
宴乐、声色、名位 三者不可过贪
204:
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
205:
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
水之将溢未溢,切忌再加一滴;
木之将折未折,切忌再加一搦。
206:
冷静观人 理智处世
冷眼观人,冷耳听语,冷情当感,冷心思理。
207:
量宽福厚 器小祿薄
208:
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急亲
闻惡不可就惡,闻善不可即亲。
209:
燥性偾事 和平徼福
性燥心粗者,一事无成;心和气平者,百福自集。
210:
酷则失善人 滥则招惡友
211:
急处站得穩 高处看得準 危险径地早回头
212:
和衷以济节义 谦德以承功名
节义之人济以和衷,才不启忿爭之路;
功名之士承以谦德,才不开嫉妒之门。
213:
居官有节度(要使人难见) 乡居敦旧交(要使人易见)
214:
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
大人不可不畏,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;
小民亦不可不畏,畏小人则无豪横之名。
215:
处逆境时比於下(思不如我的人,则怨尤自消)
心怠荒时思於上(思胜似我的人,则精神自奋)
216:
不轻诺 不生嗔 不多事 不倦怠
不可乘喜而轻诺,不可因醉而生嗔,
不可乘快而多事,不可因倦而鲜终。
217:
读书读到乐处 观物观入化境
218:
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 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
219:-
220:
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
口乃心之门,守口不密,洩尽真机;
意乃心之足,防意不严,走尽邪蹊。
221:
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
222:
幼不学 不成器
223:
不忧患难 不畏权豪
224:
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
浓夭不及淡久,早秀不如晚成。
225:
静中见真境 淡中识本然

Stop Doing. Start Thinking. Thinking Clearly Reduces Undesired Stress.